第(2/3)页 赵东淮没有再多说,走回去打算重来,替身崴脚受伤?换一个就是了,这年代港岛不缺龙虎武师。 行走中,他脑海中又闪过一道灵光。 汽车玻璃貌似也大有可为啊。 他想起闽南省一位靠玻璃起家的富豪的故事,那位就是1983年承包了一座小玻璃厂,开始做的是内地“查水表”那种水表的玻璃,到了1985年才把产业转移向汽车玻璃。 这里面好像有个不知真假的小故事,那位曹富豪坐车,被司机训斥别碰坏了玻璃,几千元呢,他本身是做玻璃的,惊诧怎么会这么贵。 回去一查一研究,卧了个大槽。 一块成本还不足200元人民币的汽车挡风玻璃,市场零售价能卖三四千元,这是1983年! 别觉得1983年一块玻璃那么贵,没人买的起,可以说这年代内地开车的,私家车极少……也不是卖给私家车的。 六七十年代卡车司机,80年代初的出租车司机,小车司机,一般人根本应聘不上这种工作。 那个年代内地很多车都是进口的,包括走私车,而内地玻璃厂在生产工艺上,却很难制造汽车玻璃,就算制造,也远比不上国际标准,车玻璃几乎被岛国玻璃垄断。 岛国货就是卖的那么贵,成本不足两百元人民币,能给你卖15至20倍,抢银行也就是这利润了,公车、走私车才是大客户。 那位闽南省曹富豪,进口各种生产玻璃的国际器械,生产出第一块追国际标准的车玻璃,如前挡风玻璃,在定价2000人民币一块,供不应求。 初期因为产能、公司铺货渠道之类限制,发财不算太快。 毕竟一个乡镇企业起步,哪怕进口了外国生产线和生产工艺,想一下子铺货全国,也需要时间慢慢赚钱,慢慢扩大经营。 但他的确做到了,成为华夏车玻璃大王,日后倾销欧美,哪怕是阿妹家,30美刀的一块玻璃,到了零售商那里能卖200多刀一块,这层层分销抽利太多,他跑去玩直销。 后来还被阿妹、麻大拿起诉,花了一亿多,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反倾销案。 赵东淮上次在阿妹买的那一批废纸,以及工业空气净化器卖掉转来的4000多万港币,已经到账了! 那件事是飓风营救正式建组前做的,现在飓风营救都快杀青了!只剩下弯弯一些外景戏而已。 “我要是从零开始建玻璃厂,太慢……我还想着拿下邵氏院线呢!必须在1985年4月前,筹够钱,才有机会从潘迪笙手里抢到。” “原本想着借这次弯弯拍戏之行,顺便找弯弯的生产工业空气净化器厂家,买点货转运一波赚钱。” 第(2/3)页